旧日音乐家_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第6/7页)

这首曲子中‘点’和‘线’的关系,而踏板的思考关系到‘面’的复杂和声处理。”

    范宁刚刚弹完拉二第一乐章开头的钟声和弦就被叫停。

    “有没有想过你开头这种激动人心又蠢蠢欲动的情绪是怎么来的?”维亚德林问道。

    “复和弦的音程冲突,”和声分析作得不能再熟的范宁脱口而出。

    “具体点,什么复和弦,什么音程?”

    “小三和弦的框架让其苍凉而激振人心,夹杂其中的小二度冲突让其压抑而作势欲发。”

    艺术作品不分高低,但审美活动分高低。

    一首乐曲、一幅画作、一支舞蹈、一部诗歌,有人感受不到“爽点”,有人感受得到。而有人不仅能感受,还知道它爽在哪里。

    一般来说,当你知道一段音乐为什么爽后,你会觉得更爽,这能让“耳朵怀孕”进化为“颅内高潮”。

    “很好,这就是‘面’的思考。”维亚德林同意范宁的“爽点”分析,“那么现在,稳住大和弦最上方的音色,就是那个重复9小节的do,然后强化中声部暗含的小二度级进冲突,你试试?”

    范宁重新落键,弹到第三组和弦时——

    “就如一个东西外表平静不变,内部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又一直延迟未决。”维亚德林补充道。

    范宁眼神亮起。

    这8个小节的和弦还能这么理解?

    这个味道,挺对劲啊...

    第二遍结束,维亚德林又问:“还有什么导致了开头的戏剧性?”

    “渐强的力度?”范宁答道,这个回答似乎更简单更常规。

    “那么,维持刚刚和弦音程的处理不变...但在渐强的同时,又试着把节奏强调得更加均匀,更加自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