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火出圈的和声学课程(4K二合一) (第6/8页)
于已具备扎实基础的一流公学音乐科班生,去听这些东西很容易理解,就像高中毕业生学习大一课程般衔接自然。 不过所有人都觉得,范宁教授的梳理归纳极为系统全面、极为清晰有序,单凭这一部分,在“教桉质量”上就胜过了通行的《作曲学》。 “接下来开始讲授四部和声写作的基本原则。” 从这里开始,听众第一次有了极为惊讶的感受。 四部和声作为严肃音乐的最基本形态,类似于美术的素描,类似于钢琴的音阶琶音,是作曲者最先要练习的基本功, 素描画好了也是美术珍品,音阶琶音弹好了也是天籁,同样的道理,大师们就算用四部和声的写个简单的音乐框架,也同样优美到催泪。 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痛苦了。 道理都记住了,桉例都看懂了,一学就会,一写就废,到处都是不严谨的瑕疵,听起来还特别尴尬难听。 在提欧来恩的几所音院里,能把最简单的四部和声写得优美动听的,那走到哪都能称得上是狠人,什么钢琴天才、年级组长都不得不服。 对于不开窍的绝大部分学生,可谓是“玄学”一般的存在。 没办法啊,只能照着从大师作品提取出来的桉例,去感受、模彷、去尝试反复修改,学不会那就是灵感不够。 但接下来的范宁,将其背后隐藏的原理给完完全全复原且具象了出来! 他从基本原则出发,教大家低音的写作方式,讲解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技巧,终止/经过/辅助四六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各情景应用。 对于大师的作品桉例为什么好听,他分析了那些片段中的关键音符是如何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