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香飘千年 (第6/7页)
兰的兰草,他因此开创了中国以香草寓人的文学传统,也由此奠定了都梁兰这种香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都梁这个僻静幽远的地方完成的。 后世有很多文人志士学习屈原的这种做法,用都梁兰来说事寓人。 在这里仅举一例来加以说明。 譬如被誉为“湘中五子”之一的邓辅纶,从曾国藩的幕府归隐田园后,也非常喜欢玩赏这种叫做都梁兰的兰草。 在他写的《归园田居》里,他一开始就写:“生小好奇服,撷佩都梁山。” 说的就是喜欢在都梁山上采了这种都梁兰的香草佩挂在自己身上。 接上文,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说楚顷襄王当时得到的情报已经有些过时了呢? 那是因为诗人在听到郢都沦陷的消息以后,抑制不住内心对楚国故都郢都的不尽思念和对君上楚顷襄王的无限担心(这种情感,我们从《哀郢》这首诗里能深刻地体会到),下意识地或者说无意识地从都梁乘船去追寻故都,看望楚顷襄王去了。 他乘船从都梁河出都梁,过溆浦,出资江进洞庭湖再转汨罗江,一路上追风逐日走的都是水路。 而楚顷襄王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东躲西藏,走的却都是陆路。 两人走的路线不同,中间自然而然地就错过去了。 诗人沿途听见的消息均是秦军拔城略地,追亡逐北,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而楚国军队已呈兵败如山倒之势节节败退。 他感觉到楚国的灭亡似乎已是旦夕之间的事情了。 他非常痛心国家就要灭亡,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也没有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挽救这个灾难性的,内心不堪承受的结果,所谓“哀莫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