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精巧器物 (第1/4页)
打捞结束,陈文哲乘坐的那艘四千吨的大型打捞船之上,特别整理出来一座水池。 先前出水的511块船板,只要离开水面,就立即运进船舱,被浸泡在水池里。 这些轮船部件,大部分船板长5米到6米,宽度超过30厘米,用松木或杉木制造。 底层船体基本保存完好,出水的龙骨残长16.7米。 龙骨是船身体量最大、最长的构件,就像船的脊椎骨贯穿整个船身。 由此陈文哲推测,这艘船的长度超过20米,宽约6米,深3到4米,排水量超过60吨,是我国宋代比较大的商船。 在水下发掘的时候,队员发现船体还保留了11个残存的水密舱,说明它采用了先进的水密隔舱设计。 水密隔舱是我国古代造船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最迟在唐代我国就发明了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它加强了船的横向强度,使船更加坚固。 第二有了水密隔舱,即使一两個船舱破损进水,船也不会沉没,修补后照样可以航行。 种种迹象表明,这艘船很可能是我国南宋时期胡建省南部建造的一艘优质福船。 我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福船就是船队的主要船型。 而郑和乘坐的宝船就是尖底福船,长126米,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远洋船。 我国早在汉代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沿着海岸线行驶。 这条航线安全,但要花费很多时间。 到了宋代,随着航海罗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