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_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25节 (第3/8页)

届时怕是玉米的收成也不会好。

    而且,在大清境内,玉米总归不算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百姓们哪里会用这优等地种玉米啊,到时候还会累的小麦减产。

    所以,她在试验田种这玉米,对于推广到民间不具备参考意义,这般折腾又是为何呢。

    谁知安清却摇了摇头,道:“这块地我秋季还是要种小麦的,不耽误。”

    其他人听完可能还会不明白,但现场对农事稍微了解些的人,立马明白了安清的用意,她这是尝试让耕地一年两熟啊。

    众人脸上不由闪过一抹震惊之色。

    安清自是知道他们的顾虑,现下大清还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结构,水稻和小麦是粮食的主要来源,大概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的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呢,则是棉花和其他杂粮构成。

    此时的玉米虽然已经传了进来,但在大清还未得到全面普及,历史上也大概是在乾隆朝中后期时,玉米才得到普遍推广的。

    但问题是,现下的传统农业结构明显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了,那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行,这也是安清南巡时一直在考虑的一点。

    像培育小麦和水稻的优良高产品种这事,安清也一直都在做,就像目前皇庄上她便专门辟出了一些培育良种的试验田,但她深知在科研这一块,想取得成绩并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再者说,在没有任何金手指外挂的前提下,以她一己之力,想让水稻和小麦达到后世那种动辄上千斤的亩产,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不仅仅是农业上的事,还涉及到化学科技等等很多方面。

    但对于当前百姓们食不果腹的情况也并不是没有缓解之法的,比如改变现下的农业结构就可以。

    因为在温饱都未能解决的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