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同父母,怎敢怠慢? (第1/6页)
放学。 秦落衡背着书箧朝住所走去,他的手里捏着一卷竹简,正是令史昌提到的《法律问答》中的一卷。 他本以为《法律问答》只是解释律令的。 但经过令史昌的讲解,他也是明白《法律问答》是法家在律令范围之内,专门弄出来的释情之法。 司法为民。 对秦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只是法家几不对外言表,它只体现在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在每一个当事人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个违法者身上。 法不容情,法也容情! 秦法不容的从来都是个人私情。 仁爱之心、怜悯之情、责任感和正义感,秦法从来都没有剥夺,学室培养的也一直是秉公执法,公正为民的正直秦吏。 秦落衡叹道: “法家讲:‘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道家讲:‘善行无辙迹’。” “两者却是殊途同归。” “真正的善行,就好像风过无声,雁过无痕,因为其遵循正道,所以不留任何祸患,但同时也不显任何踪迹。” “不过......” “一切都隐于律条,却是过于含蓄了。” “若是令史昌不讲,谁会往这些方面细想呢?” “我初见这《法律问答》,也只是将其当成了律令注解。” “却是忽略了,令史昌曾提过,每年地方法官都会定时去咸阳核对律法条文,了解新出台的法令,以及核对全部法律条文,其实就有律令的增添、修改和废止。” “历年改动最大的就是《法律问答》!” “原本我们这些史子还对其不以为意,以为是御史府的官吏找不到事做,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