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 赔本赚吆喝? (第3/11页)
气道:“其实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那王介甫不肯听人劝。” 司马光叹道:“他要愿意听劝,也轮不到你们来劝。” 苏轼打量了下司马光,“司马学士不也一样么。” “......?” ....... 政事堂在第二日,就马上下达政令,公布此桉的结果。 而这就是为什么赵顼邀请所有宰相参与会议的原因,如果是他单方面下旨,肯定会引来不少人的反对。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王安石在打击政敌,是王安石在耍赖,如果检察院还有调查制置二府条例司的权力,他们早就去了。 很多大臣对这个结果是非常不满的。 但是如果宰相们都认同,至少能够稳住局面。 而随着范纯仁、苏轼、谷济等人的即将离京,王安石真是赢来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要知道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因为经此一桉,许多官员开始倒向革新派,双方势力的天平开始发生变化。 而王安石目前又正缺人马,因为均输法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支撑,之前各地一成不变,每年固定收就是了,不需要多少人,而如今不但要看情况收税,还得去各地贱买贵卖,这较之之前,所需官员可能十倍都不止。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认为王安石有些cao之过急,此举会加重冗官之祸。 但王安石压根不在乎这些,毕竟他的理念是开源,他认为这可以为国家赚更多的钱,几乎是来一个,就任命一个,自也顾不得每个人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只要支持新政就行,这又导致更多人倒向新政。 因为这边太好就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