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 赔本赚吆喝? (第2/11页)
相比,是都有着极大的区别。 法家说到底,就还是治国之道,如果是站在法家的立场上,他们这么说,其实是没有毛病的。 法家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立场,政治理念。 但随着公检法的成立,这律法就变成治国的底线,而不是治国之道,要追求治国之道,就别待在公检法,去政事堂。 待在公检法,捍卫的就是律法。 凡事都得以律法为先,就不能让自己的立场去左右自己的选择,一旦主观立场引导司法,这问题真的就大了,也必然会重蹈覆辙。 司马光见范纯仁面露沮丧,不禁问道:“但不知你们可还有信心继续担任这检控官?” 苏轼立刻道:“有。” “哥。” 苏辙赶紧用眼神制止苏轼。 他觉得他哥这性格,真的不适合这严谨公检法。 苏轼却异常认真道:“如果我就此退缩,那我将来还能干成什么事,此次教训也是白挨了。” 范纯仁点头道:“子瞻言之有理,而且此次教训令我更想继续担任这检控官。” 当他领悟到,这公检法是在捍卫底线时,他反而对于这公检法是充满了憧憬。 因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饶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在许多事上面,他是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他甚至恨不得立刻就飞到登州赴任。 司马光点点头道:“你们记住,你们是去建设公检法的,与新政毫无关系。” 苏轼笑道:“我倒是认为,我们此去,也算是在帮助王介甫变法。” 司马光愣了下,呵呵道:“你能这般想,那我就放心了。” 苏轼顿时一脸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