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11/32页)

算了,算了,言归正传。

    在大禹存在的基础上,往回倒。

    传说大禹治水走遍天下,晒得皮肤黝黑,满手老茧。

    司马迁评价:“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说大禹亲自疏通沟渠,手脚全是茧,教人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辇,一年四季都在行走天下。刚娶了妻子就走了,路过家门都不回去看。如此直到九州水患处理好,舜重重地赏赐了他玄色的玉圭。

    玄色玉圭什么意思呢?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比如遇自然灾害,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叫做珍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叫做谷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叫做琬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叫做琰圭。

    至于特大功业,则是赐玄圭。

    司马迁是西汉的,那么更早呢。

    《尚书》:“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再早点,春秋时期《诗经》:“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诗经》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史料。在研究先秦历史时,它比史记更可信。

    《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么说吧,诗经对于周朝而言,就相当于占卜的甲骨上所书写的文字,对于殷商的意义。

    不过,这些终究是文献,而不是文物。

    那么记载大禹治水的,有文字的文物,有没有呢?

    首先就有春秋时期的叔夷钟,钟上有铭文,因为是宋朝人挖出来的,保管不善,只能依稀辨认:剪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