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_第183章 咋没看明白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咋没看明白呢? (第2/6页)

  除了穿梭于人艺和单位之间,整个六月份,林为民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策划国文社自去年就定下来的“《当代》长篇创作研讨会”。

    一个好好的笔会非得起这么一个名字,真是让人急的直挠头,好在这种名字在八十年代很常见,风格也算不上多违和。

    开笔会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人啊!

    文坛前辈也好,后起之秀也好,只要能邀请来,一个都不能放过,只要人来的多,为笔会歌功颂德的文章就多。

    文章一多,自然要登上报纸、杂志,这名声不就起来了吗?

    “太湖笔会”召开《钟山》乘势而起,《花城》因“鹏城笔会”而名声大噪……

    全国的笔会都是这么干的。

    《当代》现在在国内的主流文学刊物当中隐隐已经有与《收获》比肩的姿态,举办笔会自然不能寒酸。

    林为民打算把能动得了的都叫到烟台去,就算是动不了的……

    问题不大,扛上火车就行了。

    整整半个多月的时间,林为民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写信、回信、打电话、回电话。

    “为民,联系的怎么样了?”蒙伟宰这天叫住林为民。

    “现在确定能来的有六十二个。”

    这个数字距离林为民心目中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蒙伟宰点点头,“不错,这个数字可以了。”

    “领|导,好不容易办一回,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蒙伟宰笑道:“人数在精不在多。”

    林为民点了点头,这次“烟台笔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