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咋没看明白呢? (第1/6页)
进入六月后,林为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的忙碌,月初抽出了几天去给阿瑟·米勒当地陪,其后时不时的就要去人艺走一趟。 万先生此次邀请阿瑟·米勒来到人艺,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人艺引进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洋戏”。 阿瑟·米勒作为米国戏剧界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可谓话剧舞台上的经典,成为了人艺引进的第一部洋戏,并由阿瑟·米勒亲自执导。 林为民似乎又回到了刚刚开始跟人艺合作的时候,下了班有空就要跑到人艺的排练场里去转一转。 在《推销员之死》的编排上,人艺向阿瑟·米勒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故事虽然是外国的故事,但还是要做好本土化。 演员们不刻意去扮演外国人,不戴假头套、不粘假鼻子,在语言上也不适用翻译腔,尽量使用更贴近普通话的口语表达。 阿瑟·米勒是戏剧大家,自然明白戏剧本土化的重要性,同意了人艺的要求。 林为民在排练场里一点一点的看着一出在米国诞生了几十年的“洋戏”在通过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不断加工、雕琢逐渐在舞台上呈现出本土风格,有一天他和于是之站在一起开玩笑的说道:“我觉得人艺可以开辟出一种新风格,可以用‘洋戏土演’四个字来总结。” 于是之听到他的这句话眼前一亮,“你这个形容太准确了,洋戏土演,没错,就是洋戏土演!” 林为民没有想到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最终发展成为几十年后人艺特有的喜剧风格——“洋戏土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