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独 (第3/16页)

等。

    它们都可以整出“平行宇宙”。

    而它们的理论基础则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不可观测部分”。

    “我们这个宇宙的不可观测部分”听起来有些深奥,不过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它是由产生我们这个宇宙的事件产生的。

    那事件在古代叫做神创造世界,后来叫做宇宙大爆炸。

    在霍金他们那里则改为霍金-哈特尔无边界条件下的量子事件,在模拟宇宙论里叫做模型开始运转。

    而在以上重重理论中。

    多世界诠释的提出者,便是休·艾弗雷特三世,惠勒的学生。

    他认为生活中任意一件事的不同可能性,都会形成一个新宇宙。

    比如你看到咱们这段话的时候准备投一张月票,但因为还是没看到艾维琳所以选择了嘶啦,这就会产生一个新宇宙。

    遗憾的是。

    艾弗雷特的理论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其过世后。

    这个理论才由惠勒重新在量子物理大会上提出,并得到众多物理学家的支持。

    如今的多重宇宙论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理论假设,叫做MWI,很多大物学生也会选修这门课程。

    实话实说。

    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的理论。

    它的优点在于非常明确地赋予了观察一个物理意义:

    观察只不过是观察者和被观察系统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它可以、也必须由量子理论本身来描述。

    但同样。

    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如果任意事件都能导致一个新宇宙出现,那么生成新宇宙的能量又从哪里来呢?

    诚然。

    宇宙波函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