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第12/16页)

程式、法拉第定律、读者最帅原则等等,堪称数不胜数。

    这些人名定理大多都是为了纪念提出或者发明人的贡献,属于华夏古语中‘青史留名’的概念。

    但泊松亮斑,却是一个绝对的特例。

    事件的发生背景要追溯到1818。

    在诺贝尔奖之前,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是是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以及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科普利奖章。

    其中科普利奖设立的时间要比高卢晚十年,但它的起点要比高卢高。

    这个奖项针对的是理论研究,彰显了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高逼格。

    奖项逼格高,肯定争它的人就多了。

    因此在科普利奖设立后,风头立刻盖过了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

    英法是一对欢喜冤家,看到老邻居后来居上,高卢科学院便开始静思己过。

    痛定思痛之后也一改策略,讨论起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

    到了1818年。

    征文大奖的题目定为光的衍射。

    在此之前,光的波动说微粒说已经争了近百年。

    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一代天骄老牛,波动说的代表人物是惠更斯和胡克。

    由于爵爷的江湖地位,微粒说占据上风,波动说节节败退。

    而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则似乎又给波动说带来了一丝曙光,看上去好像有机会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又几年的样子。

    征文大奖把衍射作为题目,也有点为自家老祖惠更斯平反的意味。

    当时的菲涅尔刚刚从土木老哥转职到光学不久,已经崭露头角,也参加了这次大赛。

    同时很巧合的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