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再见了,1850!(三) (第11/15页)
波函数坍缩”的表现。 以上种种情况,试问怎么用数学计算来描述? 甚至你看到这段文字打了个本章说,但却因为拼音拼错而删除了原先的某个字,同样也是一种“波函数坍缩”的表现。 因此这就可以引申出另一个概念: 坍塌的‘程度’问题。 比如你删了一个字,那就是小坍塌。 删了十个字,就是大坍塌。 rou眼观测同样如此。 在电子——现实中以光子为主的光子双缝干涉实验中,rou眼观测对结果造成的影响,要远低于感应装置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这涉及到了一个信息数的概念,用个不太严谨但比较好理解的解释来说可以描述成这样: 感应装置灵敏度很好可以感受到每个光子,而你的rou眼只能看到很少很少的光子。 你‘看到’的那部分坍塌成了粒子,而你没看到的则形成了干涉条纹——再重复一次,这是一个很不严谨的说法,只限于供笨蛋...咳咳,鲜为人同学理解。 在徐云穿越的后世。 经常会有一些网络作家把主角设定成‘观测者’,一看过去时空啊生命啊都停止或者毁灭了。 这种情节本身没啥问题,网络小说开脑洞嘛。 只是搞出这些设定的作者,大概率都是将真正的波函数观测概念误解成了rou眼观测....... 量子力学就是这么晦涩难懂,但又偏偏确实存在。 例如比起观测更典型的量子隧穿。 如果说‘观测’对于寻常人来说有些距离的话,那么量子隧穿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可太密切了。 比如我们的太阳,又比如手机的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