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1566开始_第400章 第二次的大礼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第二次的大礼议 (第2/5页)

 嘉靖深感这个裂痕,就是大明朝问题的根源。因为,儒臣自弘治朝以来,再次形成了对皇权的合围之势,形同靖难前夕的朝局。但不幸的是,儒臣刚好又碰到个顶级人物嘉靖,两方针尖对麦芒,不分胜负,反而让明朝陷入了泥潭。

    嘉靖很想调和这个裂痕,于是改订了几乎全部礼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与之配套的,还有将姚广孝剔出配享功臣之列;同时,又将元世祖忽必烈剔出太庙。他的本意,是为了调和,但结果呢,却是更大程度上激化了这个深层矛盾。m.zwWX.ORg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祖”相当于一个“闰法”,就是把靖难之役再次提出来,让糊弄不清的事情,再次清晰起来。永乐帝之所以“成”,所成者,就是被建文帝丢弃的太祖立国之道。

    嘉靖这样做,是为了向儒臣表明一个根本性的态度:朕是不可撼动的!你们不要有非分之想!朕在根子上,是太祖、成祖之道!他也的确做到了这点,但问题是他的手段主要是利用严嵩这种恶臣,与朱棣利用宦官是一样的本质。

    可惜的是,嘉靖的这种套路,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更深层、更持久、更严重的裂变。

    在根本上,正如朱墨所言,太祖乃是以尧舜大道立国,儒臣乃是以圣人之制为理想。前者很实际,后者则很空洞。说到底,儒臣想要的圣人之制之下,皇帝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天子,一切都还是要听从儒臣的教训。但这样一来,到底是皇帝说了算,还是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