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第1/6页)
对交战双方来讲,密克罗尼西亚海战都打得有点不明不白。 主要就是,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战斗打响的时候,双方的准备工作都不足,也就不可避免的犯了不少的错误。如果不是突然遭遇,而是有所准备,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从战略的角度讲,这场海战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虽然在海战结束之后,美军没能守住马里亚纳群岛,到了五月底,关岛、塞班岛与提尼安岛上的守军在弹尽粮绝之后,向阿纳塔汉岛上的中国军队投降。但是美军至少稳住了西太平洋防线,而且使得中国海军在未来两年之内,丧失了进军夏威夷群岛的能力,只能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南太平洋。 对中国海军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虽然到二零五三年底,在第二批“泰山”级航母服役、以及“恒山”号与“嵩山”号修复之后,中国海军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这点优势还不足以发动战略进攻,因为美国海军在年底的时候获得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有足够的力量守住西南太平洋防线,遏制中国的战略进攻。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国通过突然发动战争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要知道,到此,战争才打了不到半年。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是在折损了三分之二的舰队之后,取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