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四十三章 吞云吐雾的大清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吞云吐雾的大清朝 (第6/7页)

听说“小玲珑山馆”的大名,于是谕令两淮盐政专责从马家搜访书籍。巡盐御史根据马家藏书账本,前后选书776种,分三批进呈;由于担心遗漏,巡盐御史又私查暗访,确定马家没有另外的私藏,这才罢休。这样一来,马家就成为了全国私人献书最多的一家。几代人劳心散财多年积累的心血,最终落得个一去不回。

    乾隆事后为了表扬马家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奖励了《古今图书集成》一部。除此之外,他还额外赏赐了许多自己写的诗——平定伊犁御制诗三十二咏,平定金川御制诗十六咏,并得胜图三十二幅。

    什么烂玩意儿!马裕马老爷气的心里直想骂人。

    乾隆一辈子可是写了四万多首破诗啊,就这么把马家的几代基业都“明借暗抢”的夺走了。马家的“小玲珑山馆”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沈敬丹要找马家可不是为了书,而是为了卷烟。

    清代历史上颇有影响的扬州邗江诗社,就是马裕的父亲和二叔资助成立的。而邗江诗社的这批文人在定期开Party时,除了会饮酒、作诗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抽烟。

    比如身为诗社成员,且还是浙西词派领袖的厉鹗,生前就写过一首《天香》,赞美烟草“胜槟榔、为销残饱。”

    又如该社团另一位著名人物全祖望,生前居然写过一首《淡巴菰赋》!

    如果能通过马家的关系,将卷烟打进邗江诗社,再让诗社文人们写几首词赋赞美,那卷烟的销路定然大开!

    转头再说上海,老黄自打把卷烟和俵物都交到铺子里后,就一直忙碌着帮赵新找房的事。

    为了帮北海镇的金主找房子,老黄亲自带人去了苏州和江宁,每天除了看房就是看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