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丢失的那杆枪 (第4/8页)
得督标人马死伤过半,督署衙门失陷。 重点来了! 就在督署衙门被贼人攻入,众官员率领亲兵侍卫节节抵抗,形势危急之时,城内驻防八旗和南海县义民杀出旧城,前来督署救援,一举打退了贼匪。最终赵逆见广州城军民众志成城,誓死抵抗,最后无奈,只得驾舟逃离外海。 总的来说,广州城的这次行动被描述成了“赵逆匪帮”蓄谋已久,企图里应外合劫掠广州城;而总共三十多个人的兵力规模被说成了数百人之多。 随同请罪折子一起到京的,还包括缴获的那杆“连珠火铳”。 虽然乾隆对广州城险些失守表示了震惊和愤怒,但对孙士毅等人能在此战中守住广州城,同时还能缴获北海镇的武器感到欣慰。他觉得要不是自己之前批准孙士毅加强训练两广兵马,搞不好这次广州城就守不住了。 而以和珅为首的军机大臣们更是一片恭贺称颂。说什么皇上继圣祖世宗谟烈,发太祖世祖余绪圣鉴烛照,励精图治,如今广东练兵有成,足以证明皇上谋略无双,等大军北上之日,便是赵逆授首之时。 至于白熊行那些人被打跑了更是让朝堂众人去了块心病,之前捏着鼻子让名为“大阿伊努人”,实则叛逆之人登陆广州,实在是把乾隆和满朝文武给腻味坏了。 最令乾隆感到满意的,是随奏折一起到京的那杆北海镇连发火枪。自乾隆四十九年以来,满清已经跟北海镇交手多次,而缴获武器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话说皇宫里珍藏的各类做工精良的火枪数量不少,而乾隆本人也算是对火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