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60 章 六姐的来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60 章 六姐的来历 (第4/8页)

八个女童,没有人识字,也没有人会官话。楚阿妹已是村中识最高的女人,因为她会几句官话,但她的地就种得不太好。这里的女人和男人都下田种地,此外还织布、养鸡,农业生活和福建道差不多,但江西道这里因为山更高,气候偏冷,收成比福建道差。所以这些年不断有农破产逃入山中,是虎山隐户主的源。”

    张家村是楚香主的地盘,盐队只是偶尔过,这是个大村,陆大红估算了一下,成年男丁有两百多人,男女比例接近十比一,她在买活军的地盘里时常觉得女人少,到了‘外头’发现女人止是少!简直都快没有了,理所当然这村子里有不少兄弟都是共妻的,还有些堂亲、朋友合伙娶老婆,按‘份子’算,份子出得多的,女人便和他一起住,他因此能享到洗衣做饭、织布纺纱的福利,家里也多了个劳力,其余份子钱出得少的只能探望,但渡夜的时是轮流均分的,而且彼此都遵守得很严格。这样便不至于混淆了孩子的血脉,等孩子出生后,断『奶』了便还是姑且在母亲这里看护着,但吃的粮食都是生父拿,而且做了很严格的记号,每顿是不许『乱』吃的。再长大一点,不需母亲看管了,便各随父亲去讨生活。

    即便是这样穷困的地方,人口也还比买活军占领云县和临城县时更多一些,这是因为十几年前那场大『乱』并没有越过虎山,蔓延到丰饶县。见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力有多么的恐怖,张家村的铁器也比福建道多,至少犁铧的锋头能包了铁——倭寇不会翻山过,这里的铁器看管得不像福建道那么严,但因为气候的关系,田地收成也和福建道当,都是一亩地一百多斤到手的粮食。村里是很难得见到老人的,一村大概也就一两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