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_第521章 时代的局限性和思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1章 时代的局限性和思考 (第1/4页)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有部分耕地无法被耕种,虽然百姓总不舍得空着土地,总是要种点什么,但是无法收成的土地该如何种植?

    李恪不由得又想到了小时候,以他自身经历为例,他们家种五十多亩,接近六十亩,村里甚至有种一百亩以上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他们并不是都种粮。

    李恪老家河套平原,是以小麦为主粮,不种水稻,而他们家五十多亩地,小麦只有十几亩。然后就是玉米、葵花、籽瓜这三样为主的经济作物。

    而不同的作物意味着一点,耕种时间错开,这就是为什么李恪小时候,记得他父母从春耕开始,一直忙碌到十月底秋收,耕地,浇最后一次水,然后才能彻底歇下来。

    但是如果五十多亩都种小麦的话,其实也能种的过来,现代的耧车每天的播种速度很快,问题是大唐没法普及现代耧车啊!别说现代耧车,连古老的汉代流传下来的耧车都无法普及。

    这才是最大的根本问题!曲辕犁现在还没普及呢!

    畜力问题很头疼……按理说这么多年,百姓不是不知道畜力的重要性,但依然无法普及的原因很简单,隔三差五的天灾,人都活不下去了,这些牲畜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每隔一定的年限牲畜就会被灭一次,而想要重新恢复……何其艰难啊。

    哎,要么说屁股决定脑袋呢,李恪以前没监国的时候,说实话,这些问题他没怎么太过于思考,现在监国了才发现,这东西……古代的皇帝,稍微负责点,真特么不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