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7/9页)
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在王文川做县令的时候,春夏青黄不接,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今年的新粮还没有收获。各种粮商、士绅,则是蠢蠢欲动,想借此机会抬高粮价、狠宰农民一笔。 于是,王文川决定,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借给农民,让他们在秋收之后归还,并保证只按市场最低的利息计算。 这种办法最终大获成功,农民有了救济的口粮,官府也增加了收入,唯一不满意的,只有地主和豪强。 但对于王文川来说,他们的不高兴,对自己而言显然就是最好的嘉奖。 他就这样在基层一点一点地积累,直到有一天,他做知县任满后回乡探亲,路过城外的一座名山。 跨过山脚的野草和乱石之后,王文川来到了山顶。登高望远,他看到了山顶云雾缭绕,而山下就是齐朝的锦绣河山。 于是,他作了一首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或许从这个时候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基层的时间,应该够久了。 准备得已经充分了,而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要离开基层,向上走了。 因为想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只能“身在最高层”。 于是,四十二岁的王文川,才终于来到京城,走入之前那个自己执拗着一直不肯进入的齐朝权力核心。 但记忆碎片中的场景却并未到此为止。 来到京城之后,此地的繁华确实并非之前的穷乡僻壤可比。 而王文川的官职步步高升,在齐朝这个以俸禄优厚而闻名的朝代中,这笔钱已经足以让他过上十分富足的生活。 每天下班之后,他的同僚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