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6/9页)
情。 毕竟他的文章在当时,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而在诗词方面虽然不算第一,但也绝对在顶尖之列。 但他压根没去参加考试。 他执拗地去了另一个县城做知县,一干就又是五年。 从同僚、好友和政敌的眼中,他看到了疑惑。这些人显然觉得,王文川的脑子多少是沾点大病。 但楚歌此时,却很能理解王文川的心态。 因为他在历史上,本就是以执拗而著称的人。 凡是他认定的事情,就要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地执行下去,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齐朝的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每个都在走捷径。 齐朝的读书人,在历史上地位最高。而齐朝,更是有着“冗官”的问题,官员的数量也称得上是历朝之最。大量的读书人只要考取了功名,等一段时间,总能谋个一官半职。 可即便如此,这些官员们也都挑三拣四,只想留在繁华富庶的京城,没几个人愿意去穷乡僻壤的乡下和基层。 甚至得到任命之后,还推三阻四。 拉关系,送礼,找靠山,想办法留在京城,混入权力中心,然后攀附某个权贵,很快一步登天。 但王文川显然不想这样。 他之所以一直执拗地留在基层,只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往上爬,显然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俸禄和前程,而是将它们放到了比较靠后的位置。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为官一方,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二十年在记忆碎片中,一闪而过。 但从这些碎片中,楚歌还是能清楚地看到,王文川修过水利,开过荒田,治过洪涝,斗过豪强,提拔学子,秉公断案…… 有一件事情,在记忆碎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