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两条线的交集 (第8/13页)
酒,男儿方寸心。” 这是副本中对张任侠的描述,将他概括为一个“侠”字。 如果张任侠的事迹就到流民图这里为止,那么或许会有些人认为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实际上,在王文川被罢相之后,有一些官员对王文川落井下石,张任侠也仗义执言,如果不是皇帝保了他一手,差点丢掉性命。 由此看来,张任侠此人,至少在心中践行了自己的道义,将“侠”之一字贯穿始终。 楚歌刚开始的想法是,要么用王文川的身份直接找个由头,把张任侠发配岭南,再安排人截留他的全部奏章。 只要张任侠不在京城,上不了流民图,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但很快,楚歌打消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知道,张任侠的这个行为其实是一种必然。或者说,张任侠其实只是旧党的一个棋子,即便没有张任侠上流民图,以文君实为首的旧党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天灾来攻击王文川的新法。 欺上瞒下或许是一种选择,捂住大部分人的嘴、让他们无法向皇帝上疏也是一种选择,但这些办法都太容易翻车了。 欺上瞒下也是有讲究的,小事很好瞒,但天灾这么大的事情,瞒得越久,翻车的时候就会越惨烈。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件事情难就难在,天灾跟新法,在当时的人眼中,是一种强相关的状态。 “那场大旱,恰好就赶在新法施行后发生。 “牛渚之战十年后就要打响,我必须争分夺秒,一秒钟都不能浪费。所以,我不可能先让旧党去治理国家,等大旱出现、天怒人怨时再推行新法。那样的话,时间根本不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