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第九十五章 循序渐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循序渐进 (第1/8页)

    人商议了许久,最后勉强得出一个方案,奕匡表示回磨琢磨,一脸心神不定,言语间说了好几次“若是袁慰亭在就好了”这样的类似话语,竟然不胜悲怅。

    望着父子两人离去的背影,再看看桌上他们留下来“酬谢”自己的那尊唐代玉佛像,徐世昌苦笑连连,无言以对。如果说以前他因疆臣身份对朝中动向的掌握和了解还差一点火候,那么进中枢一年后,到今天他终算全都明白了。想着这几天一桩桩的变故和风波,他愈发对老友袁世凯往昔的苦衷与手腕表示敬佩。

    庆-袁-那三角同盟表面上看以奕匡为首,以那桐为佐,袁世凯不过列第三。但这只是一种明面上的障眼法,一种有意制造的低调。北洋六镇成军后,大权在握的袁世凯横遭亲贵猜忌,被慈禧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法塞入中枢,并且剥夺了除外务部尚书外的所有兼职,这让他明白了成为众矢之的结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揣着明白当糊涂,逢人只说三分话的特点就愈发明显,整个人格外低调,凡事都不声张,既满足了那些想看他笑话的亲贵的阴暗心里,也成功塑造了他纯粹靠大量银钱开道,买通奕匡、李莲英等人才保全地位和权势的表象。

    现在想来,这种论调完全大错特错,徐世昌从未像今夜一般看得透彻——杨翠喜案也好、丁末大参案也罢,固然有种种戏剧化因素和慈禧的平衡考虑,但就庆王一系的荣辱来说。都靠了袁慰亭地手法才得以安然无恙。所有激烈喧闹地政争背后都是一场场充斥着计谋与策略的朝堂角力。在这场迷雾中,唯一能看清楚方向、牢牢把握大局的只有他袁世凯。

    换言之,袁世凯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