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深入调整 (第1/5页)
新四年二月十八,陈璇顺利诞下一子,帝欣喜若狂,昌,寓“帝国永昌”之意,列为帝位继承权第一顺序人;十天后,容龄亦诞下一女,帝册封曰嘉信公主。至此,原来围绕帝储而产生对立的两派自动消弭,昌虽在襁褓之中,亦为整个帝国所瞩目,而列入第二、第三顺序之人因名分已定,亦各自心安。 三月初一,皇帝发布上谕,立淑皇贵妃陈璇为后,同时晋封宸妃容龄为宸皇贵妃。帝国开国300来,破天荒有非满蒙女子册立为后,引起非议种种。但京师sao乱之后,帝威望如日中天,亲贵望风披靡、无人可当,且陈璇诞子有功,有大功于社稷,汉臣皆力争,以为“此举可昭示帝国消弭民族域,实现满汉一体之真诚,足见皇帝圣明”。 在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帝亲释立后原因。 “诸位爱卿,立后原是朕的家事,但也是国事。国朝300来,不要说无汉女为后,就是汉女为妃的亦不曾见,朕今日所为,开历史于先河,二三重臣持不同意见,亦可理解。”皇帝扫视会场,对群臣缓缓说道,“遍观史书,除满人本族外,国朝历代帝王常有蒙古后妃,为何蒙古女子为后妃者可,独汉家女子为后妃而不可?朕以为,既然消弭民族域,天下各族一体视之,原本就不该存有定见。朕纳汉女为妃,原就有宣示朝廷真诚之意,如现在猝遇事端。又持两端。岂非让万方耻笑?” 反对立后派有一个重要的武器便是淑皇贵妃原曾冒名顶替参加文官考试,“与礼相悖”,但在大殿之上,这样的理由却不能拿出。因为皇帝既然肯纳之为妃,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