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第十八章 职官考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职官考试 (第1/8页)

    试未必是选拔人才的最好办法,但在法制不健全和人党遗风十分盛行的国度,相对来讲只有考试才是最公平、公正程度最高的好办法,尤其当这种考试与个人前途联系在一起之时,利用考试来进行筛选可以有效过滤其中的弊端,真正达到选拔人才,任用贤良的目的。

    高等文官考试自维新元年九月起就一直在造势,成为日渐引人注目的焦点。起初还是提议和各种设想的登载,等到职官部设立后,高等文官考试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出台。各类政策陆续出台,整体流程也日趋规范,气势之宏大,规模之广,俨然直追往昔。

    自从科举4前明令废止后,京师已经许久不见如此的热闹场景,参与者也好,旁观者也罢,都将此事作为一项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加以议论。随着三个贪污集团的垮台及其党羽的陆续得到追究,再加上过渡内阁建立以及新设部门的增多,朝廷职官空缺的不少,早就有人跃跃欲试想打这些位置的念头,但无一例外地都被严格限制住了。

    除各部尚书、侍郎这样的要职不能空缺以免影响机构正常运作外,各部的厅长、处长等中等级别官员空缺的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早就有人对这些四、五品的官位垂涎三尺了,请托、送礼、跑官要官的举动虽不像庆王父子掌权时那么嚣张和明朗化,但依然在私底下存在。

    况且,官员间即便不涉及经济往来。彼此倚仗同乡、同学、同宗、姻亲等各种各样关系加强交往意图自固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府上基本都被上门说情地人踏平了门槛,根据林广宇掌握地情况。除岑春这样“恶名”在外的大臣,几乎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