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大明_第三十章 索林帖木儿憋屈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索林帖木儿憋屈啊 (第7/9页)

华夏衣冠行中华礼仪的民。经曰:“狄夷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以上这些都是对民族概念的具体解释。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燕王也不得不调整战术了。趁你病要你命。前军压上,拉近缩短两军距离。逼迫蒙古骑兵继续交战。必须大量的消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无力再南下。虽然洪武年间数次北征,把蒙古人赶到了漠北草原。但是后来还是有土木堡之变这种惨败。九边为了抵抗蒙古人可谓耗尽了大明的国库。要不是黄金家族早就没了前朝的雄心壮志。结果还真不好说。

    燕山三护卫的骑兵全体换装。战斗形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骑兵冲阵时候施放三眼铳。三眼铳是三个铳管做在一起,打的时候三个管子轮流开火。打完要么插回铳袋要么提着手柄当铁骨朵使。现在不一样了。马颈两边都有铳袋,最少有两柄短管的擎电铳。可以开四枪。子铳就像个大号的霰弹。装药量比霰弹枪大的多。普通十二号霰弹一般是八个铅丸。而擎电铳因为子铳可以更换,做的比较大。差不多是双倍的装药和十二个铅丸。还有的用的是集束箭型弹,里面十二支小铁箭。看个人喜好,自己领用。箭型弹破甲效果比普通铅弹好。但是普通铅弹的停止作用比箭型弹好。怎么理解呢?就是铅弹击中大概率把人打飞。箭型弹大概率把甲打碎或者穿透伤害。

    燕山三护卫的骑兵一手举铳,一手控缰并扶着铳管。两只手举起来铁臂手还能防护对方的箭矢。还有些在小臂上绑上了小圆盾。铳管架在小臂之上稳定射界。这也是基地做的那种铝合金内芯外覆聚碳酸酯的硬货。换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