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大明_第一百零七章 东昌,历史的拐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东昌,历史的拐点 (第6/8页)

追杀。当张玉带着十几名燕山卫士被盛庸大军团团围住时,他宁死不想,用生命效忠了朱棣。“燕山男儿,铁骨铮铮,四海相逢,共赴山河之约……”赤胆忠心、英勇无畏的燕军大将张玉正是用自己的死,激起已经苦战3年有余的燕军将士心中怒火,为朱棣后续的领兵杀向南京提供一个加速推进的导火索。

    盛庸作为一名有兵法理论有实战经验的大将,虽未曾有单独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机会,但是在第一次守卫济南的战役中锋芒毕露,和铁铉合力击退了燕军。他们在摆脱了朝廷指派大将的束缚后,更是可以一展拳脚,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铁铉本对盛庸的作战部署有所顾忌,因为他深知燕军擅长野战,明军擅长守城。但是盛庸的一席话打消了铁铉的顾虑,盛庸称“他认为这世上没有不能打仗的士兵,只有不会用兵的将军”。于是乎,东昌之战从守卫战演变成了进攻战。盛庸和张玉是老相识了相识快30年。在北元都是身为枢密院同知的高官,两人的关系是很好的。虽然后来各为其主,相互之间还算是惺惺相惜的。张玉最后被明军包围时,盛庸还以“我们不是没降过”的说辞劝他再降一次,张玉却不屑地表示“朱允炆不配让他投降”。并怒骂盛庸“张玉不幸,竟曾与你这种小人同列,当真让人齿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当铁铉下令诛杀张玉后,盛庸身边的随从还要斩下张玉首级,但是盛庸念及旧情,不允许这样做,并号令全军称“张玉已被斩于阵前”。话说回来,张玉阵前如此气场,不单单是个人的风骨所在,更是他深知盛庸的品行和为人。张玉也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怒激法帮助燕王朱棣。其实,张玉对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