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分卷阅读3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0 (第1/4页)

    ,又见白老板热情健谈,便好奇地问:

    “您与王玉楠很熟?”

    这两个不似一路人呀。

    “也熟也不熟。”

    白老板就说:

    “北京做古玩生意的,差不多都知道那小子,是个混不吝,为了钱什么规矩、道理都不讲!

    有一次我到农村收砚,原本已经谈好价了,他不知怎么听到了,闯进门把钱扔下抱着砚台就跑。

    货主和我追也追不上,只得罢了。”

    “不久前他到潘家园,就在我家旁开了个店,名字叫兴庆和。

    我听这个名不像做古玩的,就好奇地问了问,他就说本要换个名的,可杨老师写匾要一千元,太贵了就没换……

    我一听,杨老师答应写匾了,别说一千元,就是再多也值得呀!

    杨老师写的匾挂在店里,懂行的便知道我们家的东西不错,便急忙拿一千元钱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

    接着潘家园又有不少店铺来家里求匾,多半都是玉楠帮忙“宣传”的结果。

    杨瑾卖字赚了钱,可他有了钱哪里留得住?

    尤其是在潘家园赚的,有时还没拿回家就一转手又花在潘家园,甚至倒贴些钱,换成东西带回来,其中就有那块青玉砚。

    鲁盼儿对古董一向看看就罢了,唯独喜欢上这方荷叶形的青玉砚,先是摆在书桌上玩赏,后来也时不时地写上几个毛笔字——毕竟有这么好的砚,不练练字好可惜的。

    三月里的一天,鲁盼儿从公司回到家,就见丰美正和于大姐一起摆饭,又惊又喜,“什么时候回来的?

    怎么不提前打电话?

    我早些回家做几个好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