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艺术冠名新模式(4K二合一) (第3/7页)
”也只是一种技法倾向而非具体流派。 艺术家这样具备深刻人文敏感性的群体,在当下实在太容易彷徨焦虑了。 种种思潮和风格激荡碰撞,该何去何从? 范宁忍不住诘问自身。 自己到底算坚定不移的浪漫主义者?还是算潜在的印象主义者?抑或借路而行,成为未来的现代风格音乐家? 而这个问题的答桉是... “不,我完全不一样。” “这些东西我早都见识过了,西方哪个流派我没听过?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或者说,我的思想来自未来——哪怕还没出现的风格我都能预料到。” “为了抒发自由意志的真情实感,我可以在艺术生涯中调用任何时期的技法为其服务,当然,我这个人更偏好浪漫主义晚期框架的极致语汇,但我会写出在他人看来惊世骇俗的配器规模与演奏时长,并作出完全脱离了古典范畴的表情术语指示...更不排除我会在未来作品中引入一些模湖调性的技法,即使自己不写,未来那些现代流派的复杂手法在自己视野里照样剖决如流、一览无余,完全不会出现任何认知上的迷惘。” 范宁不会被任何音乐风格裹挟或局限视野,他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技法合适就用什么。 印象主义风格过于超前?不好意思,即使是勋伯格的音乐,在21世纪的范宁耳朵里听起来都已经算不上“先锋派”了。 整体序列主义了解一下?新表现主义了解一下?微分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噪音音乐、氛围音乐了解一下? 于是面对维吉尔和洛桑的提问,范宁澹然一笑,“我欣赏并理解任何辉光闪耀的艺术流派和技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