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_第十八章 身为首席之责(4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身为首席之责(4K二合一) (第3/7页)

..一样的道理,同是弦乐震音,试想有人在弓尖演奏,有人在弓根演奏,你们觉得音响效果会令人满意吗?”

    不少弦乐乐手此时都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同样一首曲子,明明拉出的音都对,有时就是觉得和职业乐团的演奏效果有差距,或许有这一点原因。

    范宁将目光投到了右手边:“罗伊同学,你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从76到102小节的这一段,你是怎么思考,怎么做的。”

    “好的。”少女马上点头。

    “此处虽然小提琴已经出现了情绪较浓烈的经过句,但大提琴暂时仍是稳重的行板。这是一支下行的低音线条,为了表现幽怨含蓄的音色,我要求组员把弓毛接触琴弦的位置控制在纸板附近,用G弦四把位演奏…”

    “79小节有渐强记号,但我认为这里不可过度发力,原因有二,一是这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音符密度太高,而且是三度关系,若大提琴再过于激进,会让织体模糊,二是总谱上几处强拍和弦,旋律音同样在木管组,低音过重的话他们的音色难以融合进来,听众会觉得头重脚轻…”

    范宁点了点头,认可她的分析:“有渐强,又不能过度发力,那么说出你的处理方法?”

    少女答道:“这段的弓法,我设计为上半弓演奏,演奏从弓尖开始,在旋律的进行过程中,我让组员跟着我逐步将发力点移到弓根,如此,用弓段的分配变化来间接达成渐强的音乐感觉。”

    范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罗伊:“继续。”

    乐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位大提琴天才少女的讲解,甚至很多弦乐组的同学,已经拿出了笔在乐谱上开始举一反三地做下记号。

    很有可能是名额限制造就的危机感。

    “接下来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