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_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第2/7页)

不算什么悖论,随着音乐时期往前发展,类似以往的“全才型”音乐家在变少。

    这个原因并非是很多人想的“大师活在过去”、“后人青黄不接”那么简单,而是这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和细分,民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也在与日俱增。

    当今专业钢琴家对手指机能、技法前沿和曲目深度广度的开发,是很多作曲或指挥家精力无暇顾及到的。

    对于如前世李斯特或这里的李·维亚德林一般的存在,他们的钢琴技巧和思想深度早已经突破了人类与时代的极限,或者说,极限由他们划定,在旁人苦苦追寻其背影的时候,他们却仍在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己突破自己。

    演奏中的范宁无疑渴望这样的境界,他对音乐的每一个领域都充满热枕,愿意用人生的全部精力攀升至高处。

    今天的课程,他作了充足准备。或者说他早从收到安东老师的介绍信后就开始准备了。

    这三部前世就“摸着玩过”的钢协,这大半年他花费了很多个人时间来练习。….这种级别的钢琴课,不可能将时间用在弹熟曲子上,甚至不可能用在细节精修上。

    自己必须已经竭尽全力,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完美,再来接受更高位格的指导。

    这一点是范宁前世就养成的习惯:在自己校园时光的业余生涯中,他十分珍惜为数不多的能得到专业教授指导的机会。

    所有的教学作品,他都会提前做好和声与曲式分析,提前标记自己在比对研究中觉得应该注意的点,当然他会用铅笔,便于老师之后勘误。

    在范宁看来,如果到了上课的时候,还需要老师讲解作品背景,还需要去合奏双手,还去校对那部分自己本应该自行解决的指法、节奏或踏板,那是罪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