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结局的构想 (第2/4页)
浅粗细不一,似乎写于不同的日期。 “我能感觉到,这造就了强烈的哲思意味。”范宁再次默默回看总谱,在心中回放着这首共有731个小节,实际演奏时长可能接近30分钟的末乐章。 不过前面的乐章通通空缺,安东教授终究是没有在生前完成它。 既没来得及找到一个合适切入的前期视角,也没来得及建立贯穿全局的音乐素材变化逻辑,以形成规模化的交响曲结构。 相当于一本小说只写了个漂亮的结局卷。 范宁清楚,自己若想要在毕业音乐会上取得首演的成功,不是再去回忆前世古典音乐作品,生硬地往前拼接就可以的。 自己必须实打实地在此基础上,把安东老师的构思扩展成一组完整的交响乐章。 这时希兰开口:“爸爸精通图伦加利亚语,对诺阿语的研究也很深入,他选择用巨人作为末乐章的隐喻,应该是注意到过这个词义……说起来,那个王朝以‘图伦加利亚’来为自己命名,我认为除了有‘神圣王朝’的意思外,还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巨人的后代。” “他们如果这样觉得,也挺扯的。”范宁说道,“根据古代学者们的描述,巨人的意思其实根本不是‘身形高大的人类’,而是一团巨大的元素体生物……” 说起来,各相位代表的抽象含义里,的确有一些接近元素的范畴,如火焰、风暴、冰霜等。 巨人存在的年代,有的书说是第2史,有的说是第1史,不过都太遥远了,更接近于传说——对于它,流行神话读物反倒比严肃历史文献提及的频率更高。 从学界公认的历史观点来看,人类在第2史中后期才逐渐主宰这个世界,在此之前严重不成体系的历史,没人说得清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