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首辅_分卷阅读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5 (第3/4页)

终。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智者在民间。

    你可以试着写一下,说不定真的能成功。

    若真能成书,那时若我还在朝廷,便帮你向太医院引荐。”

    李时珍沉默了良久,就在宁砚以为他不会答应的时候,李时珍抿唇郑重的点了一下头。

    “大人,草民愿意一试!”“惟愿今生能步遍大凉,效仿先辈神农,遍识百草!”没人知道,他曾看本草医书之时,发现历代注解者谬误良多,那时他就有了辨疑订误,编修新书的想法。

    但他知道没人会支持他的,尤其是当初就不同意他从医的父亲。

    刚才听了宁砚的这么一番话,仿佛在他心里放了一根定海神针似的,一直被他压抑着的念头瞬间就从萌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多年后,当李时珍真的完成了的编修时,还在里面写了一篇自传,在自传里,“宁砚”二字随着这本传世名著一直流传了下去。

    **五天后,宁砚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但身体已经能使上力气了。

    能下床的第一天,他就让柴浪扶着他出去走了走。

    夏敬期间来探望过他两次,与他说了说赈灾的现状。

    成都府的粮商在知道潼川府的粮价后,果然一个个都运粮蜂拥而入。

    大量的粮食涌入,不过几天的时间,粮价便得到了遏制。

    再用不了多久,随着后续粮商的到来,粮价就能恢复到平时的价格,甚至还能低上一些。

    另外,潼川府境内的早稻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收获,虽然已经十去七八,但这却是刚遭过灾的潼川百姓心中最大的慰藉了。

    再加上朝廷的赈粮,已经没有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