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8章 咖啡树变种 (第1/4页)
看这些咖啡树的生长走势与周围的环境,隐约有人工种植的迹象,不过可能是太久没有打理了,这些咖啡树都已经退化成参差不齐的野生品种了。 高国庆的助理,也就是孙大海上次来这里时的向导,他在当地是一个百事通。 他向高国庆介绍说,这里在解放前曾经被一个法国传教士占据,当成自己的私人种植咖啡园。 不过,由于这里的海拔高度接近二千米,导致种下的咖啡树成熟期晚,而且产量极低,所以几年后便被传教士放弃了。 当时镇上人口不多,传教士就是从镇上雇人帮他打理咖啡树的。尤其是到了采摘季节,他更是会大量雇人上山干活,所以镇上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有咖啡树。 几年后,这里被传教士放弃掉了。镇民也就不再来这里。 新鲜的咖啡浆果不经过处理的话,根本不好吃。而且作为当时受众极少的奢侈品,镇民也根本没有相关的销售渠道。 那个到处打仗,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谁还会翻山越岭地跑这里来呢? 至于这里被放弃的原因,大家也都听说了。高国庆的助理一家几代人都在镇上住,当然很清楚。所以不等高国庆发问,他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说了出来。 其实滇省从1985年开始,就计划搞咖啡的商业种植。思茅地区的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因此是省内咖啡种植的重点地区。 县里也搞了几个咖啡种植园,其中一个就在镇子的辖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