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0节 (第1/6页)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生和中学生。 魏晋的太学已经没有了硬性的年龄要求,这也是出自对大族的妥协。 两人一路聊着天,马车匆匆来到了太学门前。 两人一同下了车。 洛阳的太学并没有长安太学那般的热闹喧哗,除却发生了一些激烈的学问之战,其余时候,这里都是格外的寂静。 马车停靠在门口,也没有人来问津。 甚至能看到很多私人的马车进进出出,曹髦身穿便装,一身的贵气,身边一群甲士保护,可这在太学里并不算什么,太学里的大族子弟也是如此模样。 “进了这里,我便是你的弟弟,不可透露我的身份。” 曹髦吩咐道。 司马炎随即带着曹髦走进了这里。 看得出,文皇帝当初为了太学可是煞费苦心,太学的建筑群格外的雄伟,这太学的规模极大,通往各地的道路都是格外的平坦整齐,两旁绿树成荫,远处还能看到假山小泊,处处的阁楼凉亭,颇有些脱俗的意味。 奈何,如此庞大的太学建筑群,放眼望去,却是看不到多少人。 此处很是寂静,偶尔有几辆马车进出,除此之外,都看不到什么人。 曹髦板着脸,从齐王时代开始,太学就成为了一个镀金的场所,没有再培养出过什么真正的人才,教学风格也是愈发的抽象,开启了人不在场名在场的教学新模式。 很多人都只是在太学里挂个名,平日里也不会来这里多看几眼,在后汉时学子们必须要居住在太学内,而如今,同样也没有了硬性标准。 历史上,司马炎后来设立了国子学,只招收大族子弟,将太学“平民化”,当然,这个平民肯定不是真的平民,只是对比大族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