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6章 (第1/3页)
天津威士忌酒厂的第一锅原浆顺利下线后,股东们又移步集团公司配套的包装作坊。 包装作坊里最重要的自然是makou铁桶生产线。 这条makou铁桶生产线,包括了几台用畜力或者人力驱动的裁剪,钣金和冲压机床。 生产过程很令股东们目眩神迷:来自南方的技工先是从成卷的makou铁皮上裁剪下来一块,然后钣折,再利用畜力机床冲压,就这样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打磨上漆后,一个闪闪发亮的十升铁桶主体就下线了。 看到整套流程后,明人无不啧啧称奇。他们实在想不出这种既薄又韧的“铁皮”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至于这些能将铁皮组装成铁桶的“巧器”,就更加超出股东认知了。 这条简陋的油桶生产线,由于缺乏熟练工人的缘故,试生产阶段每天只能造出一二十个成品。要等未来天津本地的工人培训成熟后,产量才会上升。 当然了,决定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makou铁才是关键。 只能在窑区钢厂生产的makou铁,需要千里迢迢船运到天津,这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同样的原因,使得铁桶包装的威士忌酒价格会高很多。这种便于运输的铁桶最终会成为远距离销售的专用款,专供口外,山西,蒙古这些交通艰难的地区。 而京津地区和运河沿线,则还是会沿用老式的坛装酒方式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在这方面穿越众也是有计划的:之所以称为酒业集团,等日后腾出手后,自然是要收购几家本地瓷窑的。 和酒坊一样,收购的瓷窑会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专用酒坛来完善产业链。 总之,当北方酒业这头乱入的资本猛兽闯入十七世纪的古老市场后,一旦等它渡过孵化期,随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