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7章 (第2/3页)
月1日,正午。龙岩县城南门外的龙津码头旁,有一座志古亭,而此刻一群身着官袍的人,正在亭中小座。 坐在上首的这位约莫有三十来岁,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天庭饱满,头大口阔,双眼有神。看此人一身蓝色袍服,七品(溪鸟)鶒补子,自然就是龙岩县正堂余应桂了。 余应桂,字二矶,江西都昌人,万历已末年(1619)年进士。 二矶同志在历史上是留下美名的——其人上任龙岩以来不但“剔蠹刷jianian”,治下清平,还多方募资修龙津桥,在饥年更是“以便宜出仓储,赈济所活无算。” 到后来等于应桂升官为监察御史后,“邑立生祠”,这在古代就是父母官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怀念了。 “自明府就任以来,龙岩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不意近日又有官兵前来助剿匪类,真是可喜可贺啊,明府治下有方,治下有方……” 张口拍马的名叫董大兴。这人坐在亭中下首位置,四十来岁,容貌平平,大腮帮,眯眯眼,穿着一身蓝色府绸元宝长袍,浑身上下挂金戴玉,正是这个时代成功商人应有的形象。 “区区二百人,济得什么事?哼,连营帐都住不得,还真是府中来的大爷,看这做派,横是受不得半点委屈。” 董大兴话音刚落,县太爷身旁一个穿着武官服色,脸颊削瘦的中年男人就愤愤不平地接上了话。 这个不羁的男人是谁呢?看他胸前的五品熊罴补子就知道:龙岩所城正千户李偕春。 明末文贵武贱,所以五品武官坐在七品县令手边是毫不违和的,何况这位县令还是985正牌进士出身,不是那些举人监生混充的。 场面在李千户发表完意见后,顿时冷却了下来。至于千户大人为何要口出不屑之语呢?这还要从半个月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