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_第60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3章 (第3/3页)

材料是makou铁,里面装得则是酒。

    白酒这种东西,由于要耗费主粮,所以在帝国“本土”是不生产的。前文说过,台南已经开辟了葡萄种植园,上层人士正在大力推广葡萄酒。

    而一直以来针对明国的白酒贸易方式,则是由窑区负责提供玻璃酒瓶,由杭州站在漕粮富集的杭州本地,用酿酒设备生产白酒。

    这种贸易方式很成功。

    漂亮的玻璃酒瓶,纯色透明的酒液,醇和浓香的口感,以及特意针对士绅阶层调配出的三十五度酒精含量,令大明的富人们趋之若鹜,买都买不到。

    要知道文人喝酒和苦哈哈不一样。文人讲究慢上头,要酝酿,要微熏,要诗酒唱和,最后发起sao来还要挥毫泼墨,所以士大夫喝酒,度数不能高。

    精准的市场定位,令“百年糊涂”和“舍得”这两个充满了意境的高档白酒品牌,很快在缙绅阶层中打响了名声。要不是因为原材料不足,这一桩白酒生意的总利润,肯定是要在诸多工业品中名列前茅的……看看后世的茅台就知道了。

    而这一次被舰队带到天津的makou铁桶白酒,则是商业部门针对北方的贸易环境,专门策划的一个试水商业项目。

    首先,由于天津太远,运费高昂,所以指导思想就是尽可能将一些不便运输的商品立足于本地生产,这其中利润最大的当然是白酒了。

    其次,天津是漕粮的接收方,在这边酿酒,酒坊吸纳到的粮食不会影响南边的收购,所以穿越众在这边开办的企业,尽可以敞开来酿酒。

    这样一来,产量更大的中低档白酒方案就进入了计划。

    那么最适合用来和北方游牧民族贸易,兼顾中层和底层人民需求的酒是什么?

    毫无疑问:二锅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