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 (第2/3页)
裤衩,麻帆布鞋;女人们还额外领到了一套棉布内衣。 所有流程都是设计好的。当浑浑噩噩的新人们从澡堂出来后,检查身体的医生已经等在那里了。 大部分人在这个环节都会被灌进去一些驱虫药——肠道寄生虫在17世纪是相当普遍的穷人病。 被髡人大夫“整治”完后,在医疗区外汇合的村民们,终于见到了最终boss——前来领人的街道办主任。 第263节 入住 一张白纸好作画。 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赤崁新区,如今已是下辖十余万人的大型居民区了。 这点人数在后世算不上什么,但在17世纪可不算少。大明朝除了京杭广这些一线城市外,其余的二线城市也不过就是这么多人。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很多小县城,平时的常驻人口也就是一两千人。 台江以东的近海平原上,方圆10公里以内的土地正在被陆续开发。焚烧,清理,改造河道,硬化地面,修建道路,搭积木房子……一切都成了固定程序,按部就班去做就是了。 所有的小区都尽量被建造成最便于管理的正方形,为此建设者们不惜将那些蛛网般的小溪填埋掉。 这种做法是有原因的:从前不久那次风灾中就能看出来,浅表溪流在山洪爆发时其实没什么用,蓄水量太低,当时很多小区都被淹了。 对17世纪的台风和山洪有了深刻认识后,最近一段时间,赤崁这边轰轰烈烈的河道改造工程就开始了。冒着黑烟的煤气铲车被调集到了人口居住区附近的河道,开始了大规模拓深作业。 这种有着一副大屁股,看上去很low的挖机是用煤气,钢索,齿轮,连杆这些部件驱动的。虽说故障率高,挖掘效率低,但是它们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