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_第37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第2/3页)

是攻打土楼战役。

    ……

    西晋末年,百万衣冠士族迫于战乱,从中原出发,迈出了南迁第一步。唐宋时期,又数次大规模南迁,入赣南、赣东进闽西、闽北。

    而龙岩以北的长汀地区也被称为福建的“客家首府”,先民们从这里开始南下,包括龙岩,三明,漳州等地,都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

    在17世纪这个时间点,龙岩的本地土著80%以上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留给后世最著名的是什么呢:客家土楼。

    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客家土楼,下层是用粘土和砂石夯筑而成,上层是夹板木屋。

    这些土楼通常都是体积巨大的同心圆形状和方形。一间所谓的土楼其实就是一个有着很强防御功能的小型城寨,里面居住着数十户,几百人的同族老少。

    而一个大型宗族在闽西南的标志物,通常就是土楼群。三五个,七八个正圆形的土楼聚集在山间,远望就像一堆外星人的飞碟……客家文化的标志。

    红枪营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附近的陈氏土楼群。

    往日里对付盗匪非常有效的土楼,在某支军队面前就不顶用了。没等逃回土楼的青壮们组织起有效防御……事实上那些石头灰瓶也不能称之为有效,这边的进攻就开始了。

    简洁有效的进攻分为两步:第一步,用工业机床制造的鸟铳压制墙头,第二步,爆破手冲锋。

    当年那么多机枪+步枪尚且不能阻挡土共爆破手的突击,更惶论17世纪的土著了。

    缩在墙后的人中只有少数看到了那条窜过来的人影,匆忙扔出去的两个灰瓶就像隔墙扔出去的瓜皮一样,除了吓唬人就再没用。

    下一刻,木制的寨门就被炸药包炸得四分五裂,而当穿着短褂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