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密室_分卷阅读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1 (第3/4页)

它的形状,只知道单单从这一面来说,它是平的。

    就算那是一块石板吧,可它有多厚呢?面积有多大呢?如果它只厚约一两寸,占地一两平米,那还有被挪开、敲碎的可能;可如果它厚达数尺呢?如果它是长条石的一部分而那石头重达数吨呢?

    唐缈没来由地想起了阳山碑材,那块巨石位于南京汤山,高七十八米,重三万吨。

    明成祖朱棣抢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后,为了笼络人心,打算在南京为老爹朱元璋竖一块功德碑,于是征用了无数民伕,用万人坑里累累白骨的代价去凿那块石头,最后也没能把碑竖起来。因为那简直不是石头,而是一座山,太重太大,以明代的工程学水平根本无法运输,即使到了今天依旧困难重重。

    有些人好大喜功到想要逆天,最终还是被自然规律扇了一巴掌。

    唐竹仪大约是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零年之间制造这个机关的,那时候对建筑用石料的加工、切割水平不比明代高明,依靠火烧水泼,用錾子凿,估计切不出什么薄如蝉翼的石头。

    司徒湖山不肯放弃,说:“再挖挖看。”

    他们继续挖掘,将摆放唐家祖先灵位牌的长案都移开了好两张。幸亏扣放着唐竹仪照片的花梨木条案位于铁环所在地的对面,双方互不搭界,否则就可能有人会发现那张条案下方有个奇怪空镜框。

    时间流逝,火把燃尽,公鸡都已经叫三遍了。

    一切都是无用功,那块石板根本摸不到尽头,或许它在青砖和薄泥之下覆盖了祖宗祠堂的整个地基。

    淳于扬尝试着把手伸到石头小洞里去,但他的骨架太大,只能伸进去四根手指。唐缈也试,稍微好些,仍旧不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