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朱厚照的中庸大道(上) (第2/4页)
杨廷和笑道。 “陛下与所有人所想的不同,他的一切学问方向,既非理学,也非心学,更非道、法、墨、等诸子百家,而是重新定义了《中庸》。” “那不就是杂家吗?” 费宏挑眉,接着思索了一下:“还真是,杂家。杂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错了。”杨廷和摇头,“杂家并非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维。” “思维?” “思维乃是古词,出自唐代李德裕的《赐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杨廷和解释说,“本意是思量,但陛下赋予延伸意义为: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 众人闻言一愣,仔细一想先秦两汉对于杂家的表述,好像还真是…… “而自从董仲舒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初,杂家的思维方式,就被中庸所套用。只是多少年来,却没有多少人写到点子上。” “于是陛下的《儒学辩证法》核心就在于,基于现实看待问题,务必做到实事求是,要客观而非主观。但人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那么就需要一个载体来让我们的主官变得客观起来。” “治国!”杨一清大惊。 “没错,就是治国。杂家也是一套博采众长的治国思维,陛下首倡,‘我’可以进行延伸。那么我是谁? 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国家。 基于这一切,我们作为主观之人,就被挪出来,成为客观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