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交锋 (第1/7页)
梅汝璈乘胜追击道:“如果不按照体重排座次,那么我认为,唯一公平的排座次方式,就是按照《日本受降书》的签字顺序。我一点都不希望我们的国际法庭真的变成拳击场。” 拳击场这个比喻,反讽意味极重。每个法官都能听懂。威伯爵士无奈,只能避而不谈。暂时搁置了这个争议。 澳大利亚的法官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长威伯爵士,虽然在审判中对中国保持了足够的尊重,但是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来,身为澳大利亚人的威伯,对中国人的感官一般。 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重要因素,却很明确。澳大利亚,也曾经有过排斥华人的行动。并且,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 华人进入澳大利亚,最初还是在清朝中后期。大约在一八三零年左右,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开始发展,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并没有太多的劳动力。欧洲人仍旧视澳大利亚为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而土著人被殖民者该驱逐的驱逐,该杀戮的杀戮,没剩多少,也难以同化。 所以,华人劳工便成为的澳大利亚农场主和牧场主的首选。然后,华人便发现澳大利亚这块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在一八五一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旁边发现金矿的时候,大量华人偷渡出海,移民澳大利亚。到了一八五九年,偷渡到澳大利亚的华人总数,便达到四万两千余人。这些华人,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国内难以得到的工作机会。 所以,许多华人劳工工作起来非常卖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挣下一笔钱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