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4节 杀吴惟华 (第1/4页)
吴惟华这厮,听起来是汉名,也有点来历。 他先祖本蒙古人,永乐年归顺大明,朱棣赐名“吴”。 皇帝亲自赐姓,非常光荣,他的家族也荣宠不断,可惜子孙不争气,晚节不保。 吴惟华是顺天(北京大兴)人,随其兄降清,于多耳滚入京时,拜迎马首,自荐愿往山陕各地招抚,因随征太原、大同等地有功、封恭顺侯。 此人恬不知耻地道:“我祖上乃蒙古人,与汉人并不齐心!” 完全不顾他家族早就汉化的事实,甚至他的名字带有“华”字,须知华夷之分,华是汉人。 吴家长期与明朝汉人家族通婚,蒙古的血丝早就淡化得不得了,他祖宗要是知道他这么的忤逆,只怕要跑出来打他! 清人读得书少,对他的话以之为然,又因他卑躬屈膝,是好奴才的料子,遂对他委以重用。 在鞑子的支持下,吴惟华名为大同伪军的监军,实为主帅,负责管理大同伪军五千人。 姜瓖名为大同伪军的主帅,实为帐前听用的偏将、傀儡,管理军队的权利一点也无,反倒得听吴惟华的命令,还得对他笑脸相迎,以免他给清人打小报告,痛苦不堪。 吴惟华一心做狗,深得清人信任,在清人看来,有了吴惟华在营中,大同军就俯首贴耳,放心使用,这就有护粮的任务,否则粮食重要,一般“政审”不过关的部队是不会分配到这个任务。 所以,姜瓖对吴惟华起了杀心,要趁这次对禹城下手之机,干掉吴惟华。 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当时大同军驻五千人,分为三个营,中营二千人,左右营各一千五百人,那天的傍晚饭点时分,左营突然发生喧哗,吵嚷嚷一片。 居中营的吴惟华听到动静,派亲兵去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