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缅怀先贤 (第4/5页)
有渔父亭和招屈亭两个亭子。渔父亭是渔夫见到屈原的地方。招屈亭,顾名思义,自然是指渔父一家招待屈原的地方。 渔父亭遗址处有一石崖,上面有一个头像,十分神似屈原。 据传是屈原累了的时候,曾靠在这石崖上小憩,所以留下了这个头像。 其实,屈原还不只是把一个头像留在这里。 当地有还一个千古流传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 那天渔父领着疲惫的屈原上了岸,把他带到家里,让自己的娘子马上做好饭好菜地招待他。 那渔夫已经年过四十还没有儿子,他那年方三十,姿色秀丽的娘子求子心切。 她就跟渔夫商量说:“我们这辈子总不能一直这样膝下无子吧,要么去领养一个,要么借种生一个。领养的孩子嘛,全是人家的,与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借种生嘛,我这个母亲是真的,有一半的血缘,总比全是人家的好得多。” 渔夫叹息地接话说:“理是这么个理,可是这种消息万一泄露了出去,你一个妇道人家在这沧浪江边还怎么好意思出去见人呢?” 渔夫的娘子启发他说:“咱们不借当地人的呀,我看与你亲切交谈的那位客官,就非常合适。你看他仪表堂堂,满腹经纶的样子,一看就非凡夫俗子,又只是一个过路客,以后他走了,只要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会知道这件事。” 原来这位小娘子看上了屈原。 渔夫觉得他夫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就答应他娘子向屈原借种生子。 他就借故出门办事,在外面逗留过了三日,屈原走了以后才回家。 屈原在渔夫家住了三日,心力交瘁,满怀疲惫的他受到了小娘子柔情似水的招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