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一件钧瓷成,过手七十二 (第1/4页)
自宋朝以来,钧瓷一直是古代宫廷传世密藏的国之重宝,传世宋钧至今仍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重器。 钧瓷的烧制,在宋代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 在北宋南迁后,中原战乱不断,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也随之南迁。 元代末年钧窑系逐渐趋于衰落,到了明代,钧瓷技艺几乎失传。 直至公元2004年,柴烧钧瓷成功恢复了宋代钧瓷的烧制工艺。 此后,柴烧工艺开始普及,钧瓷呈现出柴烧、煤烧、液化气(天然气)烧多种烧成方式争奇斗艳的格局。 现在南河那边,已经有顶级的窑口,成功复烧北宋钧瓷,这些作品也屡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政要。 此时的禹州,钧窑作坊只有几十家。 刚开始规模较小,作品市场价格低。 通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2003年,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的创烧,并且以国礼的名义,跻身国际重要场所。 这在钧瓷历史上,作为国礼被大批量赠送,还是第一次。 而这一切,其实在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支撑。 可以说,复烧背后是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一个繁荣盛世来支撑,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人无魂,不能立于世;瓷无魂,不能出珍品。” 对于任何要打造精品钧窑瓷的窑口来说,每年要砸掉的瑕疵品不计其数。 无论生产多少,其中绝大部分,肯定是不合格的,都需要全部砸碎深埋。 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针对北宋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