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黄玉如粟者为贵 (第1/4页)
这件黄玉提色螭龙执壶的龙角,收于脑后,鬃发披肩,威严豪迈。 龙身变形,矫健有力,与壶身结合完美; 底足镂凋而成简化夔龙纹,兼以如意头纹饰,边缘起阳线勾勒形态。 玉壶螭龙凋琢写实生动,刀法明快精准,仅寥寥数笔,螭龙灵活不羁之情貌跃然而出。 与壶身的整体造型、气韵相得益彰,即显示了玉料的华贵精美,又透露出厚重沉稳的古朴意韵。 借今之物类,发古之幽思,二者结合巧妙,实为明代同类器物中难得的佳品。 在这里要着重提到一道工艺,那就是提色。 提色,在这里就是“提油”,这是一种做出玉的皮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选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植物染料,经过物理加热后,进行染色。 由于原料的有机性,再加上上色手法的温和,才使得玉器的内部晶体结构没有被严重破坏。 而且最终的成品油润可人,反倒比真古玉的手感更加细腻。 玉的提油方法也不难,这是一种用硵提出之法上色的方法,称为提油。 提油诸法之中,以硵砂提为上,其色渗透玉理,灰煮不逮,与其色极为相似。 但是在天阳时色泽较鲜,不晴朗时颜色反而浑浊,真色则不然。 另外还有一种老提油,据说此法甚古。 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肃甘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 取其汗加入硵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 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入于玉器肤里,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