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瓷质之贵在于瓷泥 (第1/4页)
现在鉴定瓷器,特别是明初之时的瓷器,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看不到后面一句,也就是:“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流传到现在,就直接是没有洪武款识的官窑器,只要出现都是假的、赝品。 所以,才会有臆造的“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梅瓶。 再说,洪武瓷器的市场价值很高,所以在彷古瓷中书写洪武款识的瓷器较为多见。 如彷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 可惜这样的彷品,与真品的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相比差别较大。 当然,其它书洪武年号款的各种臆造品,更是要警惕。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在讲,迄今为止,未见洪武年号款瓷器。 但是,洪武时期有没有留款的? 其实还是有的,要不然,陈文哲也不用纠结这一点了。 虽然仅见于大海博物馆收藏的,用篆书写“春寿”两字装饰肩部的梅瓶,并未发现有“洪武”纪年款的官窑器。 但是,只要有款,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大明洪武年制的款识? 关于洪武官窑是否有款识的问题,收藏界争论从未停止,始终悬而未决。 但是,陈文哲却知道,在南河省的一家博物馆内,就有一件“大明洪武年制”的青花梅瓶。 】 它要是真品,那么它就当属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