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土火作赋,乾坤为盏 (第1/4页)
七八十年代的三个国营陶瓷厂家,生产的精陶、炻瓷、釉面砖这三种陶瓷制品。 由于对原料质量要求含铁量要少,烧出后胎体要白。 故神垕本镇的土料,无法满足要求。 因神垕的土含铁量稍高,主要适用于钧瓷,所以转向西山磨街等乡镇开采的白土。 这些白土矿井大都在磨街乡的尚沟、侯沟、老庄、马垌、文湾、黑沟以及邻近的仝庄、大潭沟(属鸠山乡)一带,所以驮土马帮也大多是磨街人。 那个时候,打土井采矿和送土的是在一起的,他们热情好客。 而驮土马帮,有几大帮,所用牲口主要以骡子为主,也有少量的马匹。 根据各个厂用料的不同,他们有的往国营瓷厂送土。 有的往钧瓷一、二厂送。 送的土有白土、碱石、花子土、黑粘土、铝矾土等。 他们都是在头一天就把土装好,用的是长而圆的帆布口袋。 一般一口袋装有一百斤,一头牲口可驮三口袋三百斤。 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还自己另外再背上一小口袋土,为的是背到厂里能多赚几个钱。 当时一斤土大约一点五分钱,一小口袋土有三十斤值四毛多。 按当时的消费水平,能解决一顿饭还绰绰有余。 驮土马帮一般是早晨四五点,就赶着牲口出发了。 他们抄近路穿山越岭,走在弯曲的小路上。 凡遇到上坡牲口蹄子打滑上不去,还要几个人前拉后推,帮着骡马上去。 一路走来到神垕,大约是八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